改革开放40年来,德宏州防震减灾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德宏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机构进一步健全,队伍进一步加强 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后,德宏州五县一镇按照省革委会的统一部署,先后成立“人民防空、战备、地震办公室”受同级革委会领导和保山地区革委会“人防办”的指导。“人防办”中的地震工作,无专人分管,未开展地震监测预报。1976年5月29日龙陵大地震后,州、县地震工作管理机构从“人防办”中分出,正式成立德宏州地震办公室和各县、(镇)地震办公室。州地震办调配5人,各县地震办2--4人。 经过40年的发展,德宏州防震减灾机构进一步健全,州和五县市设立了防震减灾局,属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州局为正处级,内设办公室、地震监测科、分析预报科、震害防御科、应急救援科,成立下属事业单位(监测防御中心),县局为正科级。人员队伍进一步加强,州防震减灾局人员编制从成立时的5人,到今天的21人,县市局从成立时的12人,到今天的43人。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队伍素质显著提高,全州防震减灾队伍9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3人,队伍专业更加广泛,涵盖了地震、地球物理、计算机、地质、土木工程等专业。 二、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大,办公环境明显改善 德宏州地震部门成立之初,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极其简陋,除1部电话和几张办公座椅外,一无所有。 经过40年的发展,州防震减灾局、盈江县防震减灾局、陇川县防震减灾局、芒市防震减灾局建设了独立办公场所,瑞丽市防震减灾局、梁河县防震减灾局在政府大楼有独立的办公室。州和各县市防震减灾局配备了现代化办公设备,全部建立了国家、省、州、县四级视频会议系统。 三、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德宏州地震部门成立时主要的工作是地震监测,经过40年的发展,建了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通过三大工作体系的建立健全,德宏州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一)地震监测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过40年的发展,地震监测从过去测震、水氡、气氡、土地电等模拟观测到今天的测震、地磁、流体等多学科数字化观测,观测数据处理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处理,地震观测水平明显提高。 (二)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明显增强。40年前,公众由于受文化和宣传的限制,对地震科普知识了解就少,谈震色变。 经过40年多层次、多渠道、多手段的宣传教育,群众对地震这一自然现象有了更科学的认知,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明显增强,2008年以来盈江多次中强地震中,未发生严重的地震谣言,社会稳定。 (三)建筑物抗震能力显著提高。40年前,全州建筑物抗震能力就低,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经过40年的发展,全州城市规划区内的建筑物严格按照当地抗震设防标准进行设防,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工程开展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和采取了减隔震技术,农村民居通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新农村建设、异地搬迁等措施,不设防现象得到改观,全州建筑物抗震能力显著提高。 (四)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一是建立了州、县、乡三级地震应急现代化指挥体系,地震发生后,快速、高效地指挥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二是依托消防队伍建立了专业化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依托民兵建立乡镇地震应急队伍,地震发生后,及时开展自救互救;三是加强救灾物质储备,各县市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地震发生后,及时安置受灾群众。 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德宏州防震减灾事业将在德宏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州政府的重大安排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紧扣“两个坚持、三个转变”要求,扎实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推进全州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全面提升全州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努力为全州人民群众提供防震减灾安全服务,为德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