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地把脉的人


来源:局办公室  作者:局办公室  时间:2018年12月07日  阅读次数:打印】【关闭

2011年5月1 日,是国际劳动节。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德达乡境内,白雪皑皑,寒风刺骨!

在南北地震带一个地磁三分量监测点(德达乡,测点编号CSCC040)上活跃着一个特殊的测量小组——云南省地震局野外流动地磁监测组,顾健等同志在进行流动地磁观测。这个测点上覆盖着55厘米厚的积雪,他们不得不先用GPS导航仪找到测点的大概位置,然后用锄头清除大概位置处的积雪,找出原来的测量点位,并清开约3平方米的积雪架设脚架,以方便观测。他们不畏严寒,一丝不苟,严格按照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采集高精度的地磁三分量数据,顺利完成该测点的测量任务。

这样一个场景,对他们而言,是工作的日常。他们的工作充满着不同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只是找点,就要用去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一个三分量测点正常的测量时间约3小时,那么,一个点位的工作就要4小时。有时,要背着沉重的仪器爬山涉水,才能到达点位。完成一个测点的工作后,又要赶往下一个测点。所以,吃饭时间不规律,或者以干粮充饥,以致很多同志由于长期的野外作业而产生肠胃方面的问题。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岩石圈磁场会发生变化。地磁测量数据用于地震预报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自1978年到现在,云南省地震局地磁测量已经历三代人,测项从最初的总强度观测到三分量失量观测,测量精度从1nT到0.1nT,测点数量从51个到473个,测量区域从最初的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区域到现在包括滇、川、黔、渝、藏、桂、青地区及南北地震带上的大片区域,分析方法从单个测点的通化差值为主要物理量,到更大范围的“成场”、“成网”的空间失量异常。地磁观测数据在地震预报中发挥着越来越来重要的作用。

顾健同志从事野外地磁测量30多年了,他以大地为家,以蓝天为伴,以地磁测量仪器为友,以准确捕捉地磁场数据为荣,他把自己的青春、热血都献给了他喜爱的测量事业。但他心中从来没有“困难”这个词,他总是面带微笑,他说:“野外地磁测量虽然辛苦,但锻炼了我们这个团队,我们喜爱这项工作,希望地磁数据能对地震预报的发展有所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