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应急通信保障组在行动 作为云南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队第一梯队成员,我们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为了做好现场应急工作,平时,我们厉兵秣马,苦练专业技能,提高业务水平;我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出动,奔赴地震灾区。因为我们心中坚守着“人民利益高于天”的信念。 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2018年8月13日凌晨1时44分,云南省通海县发生5.0级破坏性地震。震后2分钟,急促的手机短信铃声将我们应急队员从甜美的睡梦中惊醒。地震信息就是命令, 地震灾区就是战场!我们立即收拾行装,夜半三更乘坐出租车,从不同方向赶往十多公里外的黑龙潭防震减灾实验基地,去装运平时已经准备好的各种地震应急装备,包括现场指挥部视频会议系统、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无人机、海事卫星电话、投影设备、应急小平台等。由于装备多、重量大、气温低、光线暗,装运工作十分困难,在这繁重的工作中总有一个瘦小的身躯格外突出,那就是我们应急指挥保障组唯一的一名女同志——和仕芳。她虽然身体瘦弱,干起活来却是巾帼不让须眉,从不拈轻怕重。和大家一起在最短时间内把几百公斤重的设备装车。装车完毕,她都已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但是为了争取时间,她连水都来顾不上喝一口,就急忙爬上应急车,马不停蹄赶赴灾区。  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应急车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般前行,她抓紧这段难得的短暂的间隙,蜷缩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小憩。一路上迷迷糊糊却无法入睡,因为她的心早已飞到了灾区!心里挂念着灾区同胞,着急呀! 二、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到达通海县城时天已经蒙蒙发亮。来不及喘口气,她又和大家立即将应急装备集成箱从车上卸下来,再搬运到应急指挥部所在的应急大楼三楼会议室。开箱取出设备,就开始搭建现场指挥部各种设备。大家分工协作,在全部仪器设备安装调试正常后第一时间建立起现场指挥部与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和国务院应急管理部的指挥通信联系,实现了视频会议、信息传输、会议保障功能,确保了地震应急指挥工作的通畅。从早晨6点多到晚上8点多,她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没休息,渴了喝一口凉水,饿了吃一口面包,困了只能强撑着不睡,因为她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急救援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知责任重于泰山,应急工作不敢有半分疏忽。  开启应急通信系统 一个白天忙碌下来,思想紧张加上身体疲劳,她感觉快散架了。本以为晚上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可是天不遂人愿,刚刚进入梦乡不久,凌晨3时50分,只听见远处传来低沉的轰隆声,紧接着一阵床摇灯晃,大地在颤抖,大楼在摇摆,大家都被惊醒了——第二次5.0级地震发生了!和仕芳同志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强烈的震感,一个女孩子家,吓得脸色苍白。她踉踉跄跄挪到窗前向外看,只见街上挤满了涌出的人群。她马上意识到,强震发生之后上级指挥部一定会在第一时间与现场指挥部进行通联,了解震情。想到这里,她早已将危险和恐惧抛在脑后,马上恢复了镇定。她穿上衣服、背起笔记本电脑就跑,不是跑到街上去避险,而是跑向三楼应急指挥部去开通设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迅速开启现场指挥通信系统,与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和云南省地震局、玉溪市地震局、通海县地震局完成连通,从而保证了视频震情会商和其它会议得以顺利进行。  多方视频会议联通 视频会议结束已是早上6点,她赶紧利用宝贵的间歇时间给自己“充充电”。受条件限制,只能因地制宜,她趴在桌子上打个盹儿。1个小时后,新的一天的繁重的工作即将开始。和仕芳同志是我们地震现场工作队普通的一名队员,还有很多队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  “充充电”继续战斗 三、应急工作,以民为本 此次地震应急中,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夜以继日地工作,有力地保障了指挥通信系统的畅通。紧张的应急工作激发了我们的忘我精神,巨大的工作压力锤炼了我们的战斗意志,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地震应急工作任重而道远。人民在我心,枝叶总关情。想要成为合格的应急队员,我们一定要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和冷暖放在心上,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天变不足畏”,作为应急队员,我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把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