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震科技 > 科普知识 > 历史地震

云南省典型地震


来源:科学技术处  作者:科学技术处  时间:2017年02月24日  阅读次数:打印】【关闭

云南省典型地震

1833年嵩明8级地震

183396(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巳时)发生在嵩明杨林一带的8级地震。据中国地震目录,震中位置北纬25°12'东经103°0',震中烈度达Ⅺ度。是有史记载以来云南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据史载,嵩明、河阳(今澄江)、宜良、寻甸、蒙自、昆明、呈贡、晋宁(今晋城)、江川(今江城)、阿迷(开远)等十州县严重受灾,城垣衙署倾圮,庙宇亭阁坍塌,桥崩屋毁。倒塌瓦房48888间、草房38733间,压毙6707人、伤1754人,受灾人口达153385人。震时状若数十巨炮轰,最烈者嵩明杨林与四营、宜良汤池及澄江阳宗一带,区内山崩地裂,黑泉涌流,河流改道,或高者谷,或渊者陵。昆阳、路南、个旧等30个州县均遭受不同程度破坏,波及云南全省26个州县及四川部分地区。极震区位于嵩明杨林、四营、宜良汤池及澄江阳宗海一带:市廛旅馆,尽反而覆诸土中,瞬成平地,人多伤亡。地面裂而复合,夹死牛畜。地开大裂,地陷积水成潭,涌水成泉。屼岗村马头山崖崩,堵塞河水,致使河流改道。宜良城内房屋倒塌十之七八,尘蔽日,城外尤烈,街北及城门附近房屋多倒塌,压毙居民无算。昆明塌房7422间,塌墙1388堵,压毙611人,伤234人,受灾达24856人。府城四垣多圮。东寺塔震倒,西寺塔宝顶震落、塔身震斜;巡津街的土桥震裂,西山三清阁坍塌,昙华寺梵宇倾塌,金殿新修殿宇、牌坊摧坏,城东南太和街(今北京路)一带尤甚,死伤200余人。西山岩崩,滇池水沸。地震发生于小云南支断裂中段,是小江深断裂左旋错动的结果。地震形成了北起沧溪,向南经甸沙、清水海(车湖)、陆良山、嵩明-杨林盆地内部、南冲、阳宗海、至大棵松一带长达126千米的地表破裂带。海尾村北地震沟槽西侧见两条小冲沟及其之间的沟帮被左旋位移8.5,此数据被认为是这次地震的水平位移。

1833年嵩明8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1925年大理7.0级地震

1925316日发生在大理的7.0级地震。发震时刻224217秒,震中北纬25°42'、东经100°24',极震区烈度Ⅸ度。受灾面积达26000平方千米。宏观震中位于大理-凤仪一带,地震共造成5889人死亡。宾川、弥渡等州县房屋破坏严重;祥云、邓川、巍山等9个县(市)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地震波及影响永胜、昆明、通海、维西、腾冲、临沧、凤庆等30余县。昭通、玉溪、开远、维西、腾冲、临沧等20个县有感。大理城乡及下关四面城堞及东北城楼摧毁无遗,牌坊倾圮,银行铁栅震倒,全城官民房屋、庙宇同时倾圮,重者夷为平地,轻者墙壁倒塌无一完好。城乡倒塌墙壁1000余堵,倒塌和火烧房屋76000余间。凤仪官民房屋全行倒塌,城垣坍塌,东区房屋倒平者七、八千间,华营、清乐、长发三村房屋几全倒平。平地涌出洪水两股,冲坏田庐。弥渡县署、学校、公仓、庙宇及新建土城碉楼均倾圮。这次地震具有丰富的前震和余震。14日开始地震,15日地震多次,16日又震十余次,下午四点震动加重,有感前震计40余次。主震后,自16日至42约震百余次。411又大震,未倒房屋全行倒塌,直至年终仍常震。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红河断裂带。地震引发了严重的次生灾害。据史载:大理震后火起多处,燃烧甚烈,酿成一里多长火龙;虽有军警竭力救火,然火势甚猛,加之沟渠因震湮塞,无从得水,烈火烧至次日中午始熄。凤仪十字街、城南街同时起火,四处漫延,绣衣街一带全烧毁。各处烧死及压毙之尸,累如石堆,城内繁盛之区延烧殆尽,酿成我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震火灾。震后,省政府拨出6万元赈灾:压毙每丁口给掩埋费3元,压伤每丁口给调养费1元,受灾每户赈款9角。

1925年大理7.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1970年通海7.8级地震

197015日发生在通海的7.8级地震。发震时刻010037秒,震中位置北纬24°12'、东经102°41',震源深度13千米。通海地震是20世纪云南省震级最大、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惨重的地震。此次地震共造成15621人死亡,仅次于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灾区山崩地裂,河流堵塞,房屋多毁坏,重者夷为平地。通海、峨山、建水三县受灾严重,玉溪、石屏、华宁、江川等县遭破坏。受灾面积达8800平方千米。地震有感范围的直径达2000千米,北到成都,南到泰国曼谷,东到贵阳,西至缅甸密支那。极震区沿曲江断裂展布,西北自峨山小街,东南至建水曲溪大甘寨。区内除个别房屋经修理尚可使用外,其余所有建筑物均毁坏。等震线长轴长52千米,短轴最宽处5.5千米,烈度Ⅹ度,一些房屋尽毁的村寨烈度高达Ⅺ度。地震产生的地表破碎带总体走向N60°W,倾向NE,倾角50°~70°,表现为右旋走滑为主兼有上盘逆冲的压扭性断层,最大水平位错3.25,最大垂直位错1.2,全长48千米。灾区地裂滑坡、喷砂冒水现象多见。较大的山体崩塌30余处,竹居河岸崩,阻河成湖,水位升高4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立即发来慰问电,派出医疗队,送来大批药品和物资。人民解放军驻昆部队星夜赶赴灾区。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省相继派出慰问团、医疗队,携带救灾物资,日夜兼程赶赴灾区。几万名解放军指战员、医护人员、交通运输人员和抢修公路、电路、通讯及基础设施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地震灾区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抗震救灾大军。寻找和救助幸存者,掩埋遇难者遗体,抢修房屋,安置灾民。19827月,云南省地震局、通海县人民政府在通海县秀山公园内共建“通海地震记事碑”。

1970年通海7.8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1974年大关7.1级地震

1974511日发生在大关、永善两县交界处的7.1级地震。发震时刻032518秒,震中位置北纬28°12'、东经104°06',震源深度14千米,震中烈度Ⅸ度。大关、永善、盐津、绥江和四川雷波5个县计30余公社受灾,重灾区面积约230平方千米,灾区面积达2300平方千米,有感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地震共造成1423人死亡,重伤400多人,轻伤1200多人。极震区位于大关县木杆公社及永善县团结公社一带。土搁梁房和毛石砌筑的石搁梁房大多数坍塌或倒平,地表破坏严重,出现大量的崩塌、山体滑坡现象,地面裂缝极为普遍,木杆河峡谷两侧尤甚。山体崩塌使极震区的沟渠、耕地遭到破坏;海口、顺河两处巨大的滑坡堵河成湖;手扒崖崩塌,埋没顺和二队半个村寨。震区地质构造复杂,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和北东向的褶皱、断裂均较发育,其中以北东向构造最为活动。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除了与北东向的高桥-元亨隐伏断裂的活动有关外,还可能与近东西向的盐津—丁木构造带和北西向的浽江—盐津构造带有关。

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和四川省各级党委当即组织各级地方部门和人民解放军开展抗震救灾,各省、市、自治区派来了医疗队。中央给灾区发来慰问电。

1974年大关7.1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1976年龙陵7.3、7.4级地震

1976529日在龙陵相继发生的7.3级、7.4级地震。第一次地震发震时刻202320.3秒,震中北纬24°30'、东经99°0',震源深度24千米,形成邦公-大厂、平达-官寨两个Ⅸ度极震区(左图)。第二次地震发震时刻22019.0秒,震中北纬24°36'、东经98°42',震源深度21千米,形成镇安-大坝、金竹坪-唐家村两个Ⅸ度极震区(右图)。灾区面积达1883平方千米。两次地震震中距15千米。地震使保山地区、临沧地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9个县受灾。地震造成98人死亡,约为重灾区人口的0.5‰。龙陵茶厂9幢砖柱土坯平房和2幢楼房宿舍全部毁坏,7幢单层厂房4幢倾倒,3幢破坏。兰寨53幢房屋,17幢毁坏,其余倾倒或破坏,附近山脊上裂缝成带。一些山脊产生多组裂缝带,裂缝一般长数百米,所过之处山脊象犁过的地一样。水田中喷水冒砂。勐冒街粮食局砖柱土坯墙木架仓库全部落顶,供销社门市部新建钢筋圈梁砖柱结构二层楼房第二层全倒,一层严重破坏。邦公村房屋全部倒塌,附近山坡出现众多裂缝及滑坡,山上巨石崩落。勐冒公社金竹坪发生的滑坡崩塌规模最大。施甸县城内木架土坯房墙体大多数全倒,木架多数歪斜,少数拔榫,个别落架;砖柱土坯墙墙体大多数局部倒塌,少数全倒,形成Ⅷ破坏异常区。龙陵地震发生在澜沧江大断裂以西的怒江大断裂、龙陵-瑞丽大断裂和畹町大断裂所包围的三角形断块内,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新构造活动单元。

震后,各地(州)、县当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当地救灾工作。党中央及时向灾区运送了各种救灾物资,发来慰问电,派出以吴桂贤副总理为团长的慰问团赴灾区。

 

1976年龙陵7.37.4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1988年澜沧-耿马7.4、7.2级地震

1988116日在澜沧-耿马相继发生的7.4级、7.2级地震。第一次地震发生在澜沧县境内,发震时刻210314.5秒,震中北纬22°50'、东经99°43',震源深度13千米。第二次地震发生在耿马县境内,发震时刻211544.9秒,震中北纬23°23'、东经99°36',震源深度16千米。两次主震极震区烈度Ⅸ度,其中个别点达Ⅹ度。两次地震震中相距63千米。这两次地震的Ⅸ、Ⅷ度区能区分出来,但Ⅵ、Ⅶ度区存在两次大震震害迭加,难以区分。Ⅵ度以上受灾面积达3.3万平方千米。地震灾害涉及5个地州20余县。7.4级地震的地震宏观震中位于澜沧县竹塘乡战马坡村西、哈卜妈至大塘子之间,沿黑河河谷展布。7.2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耿马县与沧源县交界的汗母坝至小麻勐之间。战马坡全村78户中75户房屋全倒,1户严重破坏,2户挂墙房倾斜。滑坡主要发生在木戛-大塘子一带及黑河两岸。竹塘乡老达南岩崩规模较大,使公路堵塞,交通中断。岩帅中学三层钢筋砼框架结构砖填充墙局部倒塌或严重破坏,楼梯错位、折断、塌落。汗母坝-小麻勐-班驼及沿小黑江一带崩塌严重,堵塞河道,毁坏公路、砸死骡马,掩埋车辆和人员,交通中断。澜沧、耿马和沧源三县的几十个乡镇受灾严重。地震造成地裂缝、山体滑坡、滑塌和砂土液化。地裂缝宽4~5,最长的达几千米。滑坡体堵塞河道形成多处堰塞湖。公路路面产生鼓包、张裂或路基失效。地震共造成748人死亡, 3759人重伤, 3992人轻伤。7.4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为介于南汀河断裂和孟连断裂之间的北西向木戛断裂,7.2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为北北西向汗母坝断裂。两个发震断裂均显示出以右旋水平剪切错动为主的运动方式。

地震当晚,云南省人民政府组成以和志强省长任总指挥的省抗震救灾指挥部。7日李鹏总理主持国务院办公会,要求有关各部门支持云南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党中央、国务院给灾区发来慰问电,派出以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宋健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赴灾区。

1988年澜沧-耿马7.47.2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1996年丽江7.0级地震

199623日发生在丽江的7.0级地震。发震时刻19418.1秒,震中北纬27°18'、东经100°13',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烈度Ⅸ度。烈度Ⅵ度以上面积达18720平方千米。地震共造成309人死亡,4070人重伤。丽江、大理、迪庆、怒江4个地州的9个县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丽江县城北约25千米的上黑水与玉湖之间,面积达1225平方千米,与云南其它同级地震相比,极震区明显偏大,其原因与丽江盆地的软土层场地效应有关,加之余震活动迁移(256.0级最大强余震发生在主震以南的丽江县城附近,距主震约37千米)致使Ⅸ度区范围扩大。极震区内黄山乡中海村、白华开文村、白沙乡文荣村、金山乡新团六队、大研镇文智十队等村破坏极为严重。其中,中海村、开文村等破坏烈度达Ⅹ度。地表破坏现象有地裂缝、滑坡、崩塌、跳石等,主要密集分布于大具—玉湖一带。崩塌滑坡主要分布于玉龙雪山东西两侧,特别是虎跳峡一带。地表跳石现象是这次地震能反映地震强地面运动的独特现象之一,可估算出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据全球地震波记录的分析研究和地震现场考察,此次地震由两次破裂组成,初始破裂为北西走向并向主破裂点发展,主破裂走向从北西转为近南北向的玉龙雪山山前断裂上。

地震发生后,和志强省长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抗震救灾工作。次日,国务院派出以吴邦国副总理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赶赴灾区。

1996年丽江7.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2011年盈江5.8级地震

2011310日发生在盈江县的5.8级地震。发震时刻125812秒,震中北纬24°42'、东经97°54',震源深度10千米。极震区烈度Ⅷ度。宏观震中位于盈江县城-盈江农场一带,灾区总面积达4180平方千米。地震灾区主要涉及德宏州盈江县、陇川县及梁河县等3个县的21个乡镇(农场)、119个行政村(居委会)。地震共造成25人死亡。地震产生的沿大盈江南岸分布的地裂缝规模及变形强度都很大,地裂缝长约3千米,缝宽1~40厘米,垂向落差可达40厘米。在贺哈村及附近江堤两侧产生大范围的喷沙冒水是这次地震一个显著的灾害现象。地震发生前,盈江县经历了20085.05.15.9级三次地震。但这次地震发生在县城附近,造成的灾害最重。

地震发生后,省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省政府迅速组织完成了大规模的灾区恢复重建方案并实施。

2011年盈江5.8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2012年彝良5.7、5.6级地震

201297日发生在昭通市彝良县的5.7级、5.6级地震。5.7级地震的发震时间为111940秒,震中位置北纬27°30',东经104°0',震源深度14千米;5.6级地震的发震时间为121629秒,震中位置北纬27°36',东经104°0',震源深度10千米。两次地震震中相距约10千米,宏观震中位于洛泽河镇的毛坪村至老洛泽河村一带,极震区主要涉及彝良县洛泽河镇与角奎镇,总面积约263平方千米,烈度达Ⅷ度。灾区总面积3697平方千米。其中,云南灾区面积3118平方千米,贵州灾区面积579平方千米。区内石混结构房屋部分倒塌,多数局部倒塌或基础变形、酥裂;土木结构房屋部分倒毁,部分墙体倒塌、整体倾斜,多数墙体开裂变形,梭瓦、掉瓦普遍;砖木结构房屋少数倒塌或整体倾斜,部分墙体严重开裂或局部倒塌,普遍梭瓦、掉瓦开天窗;砖混结构房屋个别倒塌、少数构造柱断裂、墙体开裂、位错,部分房屋地基开裂或轻微下沉;框架结构少数填充墙局部倒塌,部分开裂、抹灰层脱落。此次地震产生了十分严重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给灾区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灾区道路毁坏、通信与电力中断、交通堵塞,极大地增加了救灾难度。地震共造成81人死亡(其中62人是由地质灾害造成),832人受伤。两次地震的震害叠加也较为突出,是云南小震致大灾的典型震例。

地震发生后,省政府立即成立了以李纪恒省长为指挥长的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夜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根据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省政府迅速组织完成了灾区恢复重建方案并实施。

2012年9月7日彝良5.7、5.6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

20148316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中位于鲁甸县龙头山镇(北纬27.1°,东经103.3度),距鲁甸县城约26千米,距昭通市区约49千米。震源深度12千米。极震区烈度Ⅸ度,Ⅵ度以上的范围达到10350平方千米。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地震灾区涉及云南省昭通、曲靖两市5县(区)63个乡镇,以及四川省、贵州省相邻地区。昆明、重庆、成都等地有震感。

鲁甸6.5级地震震区地处扬子准地台凉山-滇东台褶带的滇东北台褶束内。区内发育北东向、近南北向和北西向多组断裂构造。其中北东向莲峰断裂、昭通-鲁甸断裂为主体构造,具挤压逆冲性质,为大凉山次级活动块体的南部边界。本次地震及其余震主体沿包谷垴-小河断裂展布。研究表明,包谷垴-小河断裂为昭通-鲁甸断裂带配套的次级断裂。

本次地震灾害有3个显著特点:

一是震级高、震中震动强烈、震害严重。本次地震是云南省继2000115日姚安6.5级地震以来的最大地震,也是滇东北地区继1974511日大关7.1级地震以来的最大地震。震源主破裂主体在6秒内集中释放。震前省地震局在龙头山镇财政所架设一台强震仪,完整记录到龙头山镇震时地面运动过程,最大地表峰值加速度达948伽,这是我国大陆在极震区记录到主震的最大加速度值,与2013年芦山7级地震震中地表震动水平相当。

二是人员伤亡很大。主要原因是灾区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口密集,经济水平低下,山区老旧几乎不具基本抗震设防水平。灾区平均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293人,除了集中居住外,还有很多村民分散在崇山峻岭中居住,而云南全省平均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千米119人,灾区人口密度是全省的2.5倍。按照省政府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要求,灾区新建民房注重抗震设防,但多数老旧民房基本为土石夯充墙体、土搁梁(墙抬梁)结构,甚至部分建筑为了单纯追求美观,在土墙上加混凝土屋顶,头重脚轻。由于灾区地处山区,民房多建于边坡以及地质相对不稳定地带,抗震性能极差。地震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中,房屋倒塌压埋致死478人,占65.6%;地质灾害致死250人,失踪人员基本属于此列,占34.3%;坠楼致死1人,占0.1%

三是地质灾害特别显著。震区地质构造发育,山高坡陡,岩石破碎,加之雨季降水影响,地震造成严重崩塌、滑坡及大量地质灾害隐患,甚至在局部还形成了堰塞湖,处置难度很大。唯一通往重灾区的道路中断,交通严重受阻。抢险救灾和灾民安置的难度显著增加。最为典型的是红石岩堰塞湖、甘家寨、王家坡三个特大型滑坡,集中分布在包谷垴-小河断裂和昭通-鲁甸断裂带交汇部位。昭通-巧家二级公路甘家寨大滑坡,全村32户村民被滑坡掩埋,只有一人幸免于难,路基遭到严重破坏,只得另选新线。鲁甸火德红镇红石岩大滑坡形成牛栏江巨大堰塞湖,壅塞滑坡体沿江长达800米,造成堰塞湖湖水快速上涨,危及上游沿岸村民的安全。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当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有关方面要抓紧了解灾情,组织群众避险,全力投入抗震救灾。要加强余震监测预报,密切防范次生灾害发生。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并于84日下午率汪洋副总理、杨晶国务委员等领导冒着路基坍塌和滚石危险徒步进入极灾区龙头山镇,查看灾情,慰问灾民,指导抗震救灾。

国家有关部委、云南省根据灾情形势,迅即启动应急预案Ⅰ级响应。国家减灾委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姜力率8个部门组成的国务院抗震救灾联合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工作。

鲁甸6.5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