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地震局2016年发表论文、论著


来源:科学技术处  作者:科学技术处  时间:2017年02月24日  阅读次数:打印】【关闭

云南省地震局2016年发表论文、论著统计表

序号

论文名称

第一作者

发表期刊

发表年月

1

红河断裂带南段全新世地震活动证据

李西

地震地质(EI

2016年第3

2

鲁甸Ms6.5级地震震区龙头山场地高密度电法勘探

庞卫东

地震研究

2016年第4

3

以鲁甸地震和彝良地震为例分析云南昭通地质构造与地震灾害的特点

张彦琪

地震研究

2016年第2

4

鲁甸MS 6.5地震前昆明地震台定点形变观测异常分析

常玉巧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3

5

鲁甸 6.5级地震强震动频率非平稳特性相关分析

刘琼仙

地震研究

2016年第4

6

景谷Ms6.6、Ms5.8和Ms5.9级地震强震记录分析与场地效应研究

林国良

震灾防御技术

2016年第2

7

鲁甸地震人员死亡与震害关系研究

代博洋

地震研究

2016年第4

8

川滇地块云南地区不同发育边界断裂破裂特征研究

李西

国际地震动态

2016年第5

9

2014年景谷Ms6.6地震及其强余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及初步分析

崔建文

地震研究

2016年第2

10

应用强震动观测资料估算2014年鲁甸MS6.5地震震源参数

崔建文

地震研究

2016年第4

11

奠边府断裂与南北地震带若干问题讨论

张建国

地震研究

2016年第4

12

2015年云南主要自然灾害灾情分析

周桂华

灾害学

2016年第3

13

2005-2008年通海地磁台地磁场变化

姚远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6

14

MINGEO-DI仪磁通门探头更换标定

姚远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5

15

通海地磁台观测环境与房屋建设影响分析

姚远

四川地震

2016年第1

16

云南测震记录数据对台风登陆过程的响应

张演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4

17

云南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张演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4

18

2014年鲁甸6.5及地震应急快速评估

曹彦波

地震研究

2016年第四期

19

云南地区地震烈度评估模型研究

张方浩

中国地震

2016年第三期

20

基于互联网的地震灾情信息分类编码与初步应用研究

张方浩

地震研究

2016年第四期

21

旋翼无人机在建筑物抗震能力调查中的应用

和仕芳

地震研究

2016年第四期

22

地震应急科技保障信息特征分析与分类编码——以鲁甸地震为例

吴艳梅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二期

23

2014年景谷6,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研究

邓嘉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2

24

云南宾川地区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分布特征研究

邓嘉美

地震

2016年第3

25

用线性单事件定位方法重新定位洱源地震

张华英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2

26

水库气枪震源不同组合激发效率的对比研究

李孝宾

地震研究

2016年第3

27

2013年云南洱源M5.5级地震尾波Qc

高琼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4

28

云南宾川大容量气枪震源波形频谱特征分析

陈佳

中国地震

2016年第2

29

地磁台站观测异常识别与数据重构技术研究

姚休义

国际地震动态

2016年第二期

30

地磁观测数据重构技术研究

姚休义

地震学报

2016年第六期

31

云南盈江MS6.1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李琼

地震研究

2016年第二期

32

云南地下流体对尼泊尔8.1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研究

张立

地震研究

2016年第四期

33

云南龙陵邦腊掌温泉水氡映震特征分析

张立

四川地震

2016年第三期

34

基于年降水干扰排除的云南地区地下水位群体异常研究

胡小静

地震研究

2016年第四期

35

水位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李利波

地震研究

2016年第三期

36

云南宁洱井低水位异常分析及地震预测

李利波

中国地震

2016年第四期

37

两种不同类型测汞仪对比观测实验结果分析

杨丽

地震研究

2016年第3

38

通海地磁台观测环境与新农村建设影响性分析

姚远

四川地震

2016年第2

39

蓄水塘放水对昆明地震台形变观测影响

杨玲英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第37卷第2

40

丽江地震台形变观测典型前兆短临异常特征识别分析

王赟辉

高原地震

2016年第1

41

用同相叠加方法识别定点形变数据中的降雨影响

杨学慧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第36卷第10

42

昆明地震台形变观测资料降雨干扰

杨学慧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第37卷第4

43

鲁甸6.5级地震引起当地地质灾害的思考

李刚

地球

2016年第4

44

通过接收函数分析得到的中国大陆莫霍面深度和V_P/V_S比的统一图

李万金

世界地震译丛

2016年第3

45

根据峰值地动位移标度无饱和地计算地震震级

李万金

世界地震译丛

2016年第5

46

2014年新不列颠地区Ms6.2地震的震相特征分析

陈翔

华南地震,

2016年第1期。

47

昆明地震台前兆仪器雷害故障分析与检修

冯琼松

防灾减灾学报

2016年2

48

昆明地震台水管倾斜仪异常核实

冯琼松

国际地震动态

2016年8

49

昆明台重力仪干扰分析

冯琼松

高原地震

2016年3

50

地震监测数据三维交互式实时显示系统的开发

高洋

震灾防御技术

2016年第2期,

51

IASPEI宽频带面波震级与传统面波震级的对比

杨晶琼

《地震研究》

2016年第2期,

52

滇东北地区2008-2012年ML≥3.5地震震源机制

张会苑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3期,

53

云南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及场地响应研究

李丹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6年第12期,待刊

54

腾冲台水平摆在腾冲地震前异常资料分析

马志刚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33

55

云南地震台站观测环境保护典型安全及探讨

贾华

国际地震动态

2016第5

56

景谷Ms6.6地震同震地表破坏特征与孕震构造

常祖峰

地球物理学报(SCI

2016年第4

57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the failure of an unusually large landslide triggered by the 2014 Ludian, Yunnan, China, Ms = 6.5 earthquake

常祖峰

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CI

20162Vol.162):497—507

58

维西-乔后断裂新活动特征及其与红河断裂的关系

常祖峰

地质力学学报

2016年第3

59

1680年楚雄地震地表破坏遗迹及其震级讨论

常祖峰

第四纪研究

2016年第5

60

楚雄-南华断裂晚第四纪活动与1680年楚雄6 3/4级地震

常祖峰

中国地震

2015年第3期期(20169月正式出版)

61

维西-乔后断裂巍山盆地段正断层作用

常祖峰

地震研究

2016年第4

62

文山-麻栗坡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

周青云

地震研究

2016年第3

63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减隔震技术应用

宋廷苏

城市与减灾

5

64

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思考

宋廷苏

建设科技

18

65

美国UBC97与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近断层系数对比

宋廷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5

66

二等水准测量误差分析及消除方法探讨

汪志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8

67

永久水准点及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方法

汪志民

中国科技纵横

201610

68

浅析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质量控制

汪志民

中国科技纵横

201610月总

69

基于GPS的云南地区主要断裂带现今运动特征分析

王伶俐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63

70

2013年洱源5.5级地震近源区多点水汞短临异常变化特征

高琼

国际地震动态

201512

71

腾冲台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钻孔应变观测报告

段胜朝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27

72

永胜台YRY-4钻孔应变仪直流供电系统的完善改造

汤长江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28)

73

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地震通讯》办刊实践与体会

余丰晏

云南科技管理

2016年第4

74

论“互联网”时代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之思考

马玉涛

西部广播电视

20165

75

地震系统地震专题档案的收集

王瑞芳

办公室业务

2016年第8月刊

76

2014年10月7景谷6.6级强震动非平稳性特性研究

杨黎薇

强震动观测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2016出版(68-82页)

77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震害与烈度

张建国、崔建文等

论著

2016年9月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