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姜”携“后浪”,紧追地震波


来源:应急救援处  作者:龙柄丞  时间:2016年05月21日  阅读次数:打印】【关闭

“老姜”携“后浪”,紧追地震波

震情监视组副组长、老前辈刘学军和震情监视组队员、新人党文杰携带应急流动测震装备,在18日凌晨0点48分大理州云龙县5.0级地震发生后,从昆明出发,以最快速度赶赴地震现场。

此次应急响应,指挥部计划在3个地点架设应急流动测震仪器,以增加测震仪器密度,更及时准确地监测震中地区的震情变化。仪器架设点地跨震中周边三县的乡镇,分别是云龙县长新乡,剑川县弥沙乡,洱源县炼铁乡。

18日早晨8点30分,刘学军和党文杰经过整晚跋涉,抵达云龙县长新乡。才下车,他们便及时联系地方工作人员,充分了解了周边环境后,将重上百斤的流动测震仪器搬运至一所废弃的小学,并完成了第1套流动测震仪器的架设和调试工作。

下午2点半,结束长新乡仪器的架设调试,两人没有休息,一口气赶往剑川县弥沙乡。经过2个半小时的奔波,他们到达弥沙乡乡政府,并在地方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着手进行仪器架设点的实地勘察。在勘察了三个地点后,刘学军决定在东庄村村卫生院架设第2套流动测震仪器,此时已近傍晚7点。然而,架设过程中,仪器联通却出了故障,直至深夜10点,他们才将第2套仪器架设好。但就在返程途中,夜晚10点半,两人又接到早晨在长新乡架设的第1套流动测震仪器收发数据异常的通知,本计划第二天一早赶往洱源县的他们,只好改变行程,赶返长新乡维护第1套仪器。

19日一早,刘学军一行赶返长新乡并对仪器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通信过程有问题。直到下午1点,仪器才维护完毕。当晚,两人凌晨12点才赶到漾鼻县马登镇住宿,准备下一天赶往洱源县炼铁乡。

20日早晨8点半,两人从漾鼻出发,赶往80公里开外的洱源县炼铁乡,选定架设点架设仪器。仪器架设好后,为防止中途再出故障,他们对仪器进行了一个小时的观察。下午3点,仪器运行情况良好。至此,两人完成了震区全部流动测震仪的架设工作,布下了密切监测地震波的“探眼”。

“老姜”刘学军已52岁,患有高血压。从昆明赶往震区时,急忙中忘了带上降压药。但他顾不上身体,连夜赶路,刚到震区便赶赴架设地点架设应急流动测震仪器。连续48小时没服药的他,直到架设完第2套流动观测仪器才抽出时间买了降压药。

“后浪”党文杰,入职未满一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地震应急响应。他听从指挥,服从纪律,震后20分钟便赶到局里待命。得知要出队的消息,他顾不上准备行李衣物便奔赴震区。到达震区后,尽管是个“零经验”,但他以最快速度进入工作状态,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学习总结,克服困难,承担了震情跟踪监测的重要工作。

3天时间,地跨三县,往返奔波数百公里,深入路况颠簸的山村,前辈刘学军和新人党文杰不顾辛苦劳累,克服困难,应对解决仪器故障等突发状况,成功架设监测仪器。他们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着“两学一做”的基本要求,勇于担当作为,立足奉献,心怀党和人民赋予地震人的使命,充分展现出了地震行业工作者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坚守奉献的精神风貌。

01、刘学军(右)和党文杰(左)调试流动测震仪

02、刘学军(左一)调试流动测震仪

03、党文杰布设GPS信号天线

04、一老一少搬运仪器

上一篇:
下一篇: